即时零售:预计到2024年相关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即时零售的定义
即时零售顾名思义,“即时”二字是核心,指的是通过即时物流履约能力,连接本地零售供给,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的新型零售业态。其中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时需求、本地供给、即时履约。
从定义而言,即时零售是消费者在线上交易平台下单,由周边3~5公里内的线下实体零售商通过第三方(或零售商自有)物流执行配送上门的服务,提供的产品包括食品餐饮、蔬果生鲜、医疗健康、数码3C等商品,配送时效通常在30~60分钟。
作为伴随着零售数字化和即时配送业务快速成熟而诞生的新型零售模式,即时零售最大的特点是以实体门店为供应链,以即时履约配送体系为依托,为消费者提供高便利性、高时效性的到家业务,以满足消费者的应急需求或常态下的即时需求。
该产业的主要参与方包括:零售商、品牌商、电商平台,以及承担物流配送服务的企业。
即时零售分为自营模式和平台模式。两者对比而言,平台模式更轻,使用范围更广,品类更丰富,与实体零售联系紧密。
区别于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也不同于以抖音、拼多多、小红书等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和直播电商这类新兴电商,即时电商以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淘鲜达为代表,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点对点的便捷性服务也对平台和商家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区别于餐饮外卖,即时零售不仅包含了食品餐饮,而且也包含了大量的标准品,销售的商品往往具有较强的品牌或零售渠道品牌属性。如果不断拓宽“外卖”概念的外延,即时零售也可以视为覆盖行业和内容更多元的一种外卖形式。
区别于同城零售,即时零售的配送时效更强,配送距离的限制更大,主要依托于消费者所在位置一定范围内的线下零售商来满足用户购物需求。
品质生活提质升级
即时消费需求爆发推动即时零售蓬勃发展,即时零售正是消费体验升级的产物。即时零售是指消费者线上交易平台下单,线下实体零售商通过第三方(或零售商自有)物流执行配送上门的服务,提供的产品包括食品饮料、蔬果生鲜、数码3C、美妆个护等商品,配送时效通常在30-60分钟。根据本次调研数据,近八成(78%)的受访者表示即时零售高度满足即时性和便利化的消费需求,并认为通过即时零售平台购物时,能够提升购物体验和满足自身的消费升级需求(75%)。
从受访者半年内选择消费的平台来看,最常使用的包括:美团外卖、京东到家、美团买菜、盒马、饿了么、叮咚买菜等。
从即时零售平台消费时间段来看,下午茶是消费次数最多的时段,今时今日,下午茶已从社交方式成为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从即时零售消费品类结构看,基本已覆盖消费者各项生活所需,呈现了“万物到家”的消费趋势变迁。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表示在即时零售平台上购买过果蔬生鲜(43%)、休闲零食(40%)、粮油副食(36%)、酒水饮料(34%)、肉蛋禽奶(30%)。
即时零售配送履约方式仍然以传统人力运送为核心,无人配送作为配送场景补充和技术赋能。本次受访者已有超过一成的人群体验过无人配送模式。
品类丰富度和时效性是选择即时零售平台消费的两个最重要原因。在三个世代消费群体中,他们选择即时零售消费动机的前两位分别为:Z世代“配送快”和“能在常规营业时间外购买”,Y世代“品类丰富,品种齐全”和“零售门店线上线下融合”,X世代“品类丰富,品种齐全”和“配送快”。
77%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会增加即时零售平台购物,为即时零售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动力。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预测,预计到2024年,即时零售相关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门店联合,扩展服务半径和服务时段,即时零售激活了更多消费场景。调研数据显示,日常补货和省事省力是用户的前两大场景动机,排在应急类需求前面。在送货速度方面,六成用户认为即时零售表现得更好。从空间维度看,即时零售消费不但从家快速扩展到办公室、学校、公园等固定场所,还拓展到户外露营地、上班途中等各类动态化场所,满足更多即时性、随机性需求。从覆盖范围看,即时零售正在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县域农村地区快速拓展。
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赋能,即时零售提升了实体门店的服务能力,扩大了覆盖范围,在带来销售增长的同时,帮助实体门店提升经营效率,拉动线下销量,加快全渠道数字化。此外,通过匹配细分即时需求,创造购物新场景,扩大新客规模,可以给品牌带来新一轮增长,帮助企业更加精准洞察消费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
随着全品类、全时段、全场景即时零售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未来依托数字化+供应链的核心能力,即时零售将有效助力商品和服务在供给端、流通端和消费端的“即时化”升级,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贝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数字赋能型商业化公司,围绕“数字化+本地供应链整合+即时配送”进行赛道深耕,搭建本地化即时零售服务平台,提供跑腿外卖、线上配送、供应链整合、团购直播等即时消费商业模式,现诚招志同道合的区域城市合伙人。